《奇妙的粘貼紙》小學數學教案
教學目的: 1.通過本課《布貼人像》的學習,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布貼畫簡潔、概括、粗獷的形式美感。 2.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布貼人像的工藝技法知識。 3.進一步培養學生....
《生活中的立體圖形》初中數學教案
教學目標 1.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圓柱、圓錐、正方體、長方體、棱柱、球等幾何體,能用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征,并能對它們進行簡單的分類。 2.培養觀察、抽象、歸....
指數函數高中數學教案
教學目標 1.使學生掌握的概念,圖象和性質. (1)能根據定義判斷形如什么樣的函數是,了解對底數的限制條件的合理性,明確的定義域. (2)能在基本性質的指導下,用列表....
第3冊第四章-表內除法應用題教案
教學目標 1.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“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,求一份是多少”和“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”的除法應用題. 2.通過分析解答兩類不同類型的應用....
新教材中的“新”應用題
經過差不多一學期的新教材教學,感觸頗深,特別是在應用題教學上,越來越清晰地感覺到它與傳統教材的不同。 1、與計算....
《乘法的初步認識》說課設計
一、說教材 1.說課內容: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-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~3題。 2.教材簡析: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、減法,這一節是學生學....
《可能性》教學設計
教學內容: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《數學》第三冊課本第92-93頁。 教學目標: 1.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,有些則是不確定的,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....
新課標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7的乘法口訣教案
第六單元 7的乘法口訣 1、7的乘法口訣 第一課時 7的乘法口訣 教學內容: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p 72—74頁 教學目的....
新課標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教案
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 第一課時 認識厘米、用厘米測量 教學內容:課本第1—3頁 教學目標: 1.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; 2.初步....
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與反思
【學習內容】:教科書第54—55頁例2、例3,練習十二的第1、2題【學習目標】: 1、通過實踐活動,使學生理解“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”的含義,體會數量之間的相....
除法的含義教案
教材: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課題:練習二 教學目標: 1、能在活動中正確體會理解除法的含義。 2、提高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。 3、通過....
數學除法運算教案
教材: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課題:分香蕉 教學目標: 1、結合平均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,抽象出除法算式,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。 2、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、寫....
鏡面對稱數學教案
鏡面對稱(教材第69頁)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后進行教學的。鏡面對稱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之一。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、操作,初步感知鏡面對....
倍的認識教案
教學內容: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,例3,“做一做”及練習十七第1、4題。 教學目標: (1)經歷“倍”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,體驗“一個數....
鐘表的認識
一、教材分析 (一) 人教版新教材與省編教材的比較 省編教材第一冊沒有安排這一內容,安排在第五冊中,而人教版教材安排了兩課時認識鐘表,它是先....
小一數學比大小
比大小 教學內容: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P17-18 教學目標: 1、 通過數數、比較活動,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。 2、 認識符號“〉”、“〈....
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》說課
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》說課 博羅實驗小學 多順栗 一、說教學內容 《長方形、正方形的認識》這一課出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....
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教案
第五單元: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學內容:第五單元(認識人民幣) 單元教材分析: 本單元的內容是: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、角、分和它們的十進關系,認識各種面值的....
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六單元教案
單元教材分析:100以內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,是生活數學的最好體現,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,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....
1,2 的認識教案
教學目標 (一)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是1和2的人和物的個數.會讀、會寫1和2. (二)使學生了解1和2的數序.認識“>”、知道2比1多用“2>1”表示. (三)培養....
-
《奇妙的粘貼紙》小學數學教案
教學目的: 1.通過本課《布貼人像》的學習,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布貼畫簡潔、概括、粗獷的形式美感。 2.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布貼人像的工藝技法知識。 3.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布料人像的裁剪、粘貼制作能力。 教學重點: 進一步...
-
《生活中的立體圖形》初中數學教案
教學目標 1.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圓柱、圓錐、正方體、長方體、棱柱、球等幾何體,能用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征,并能對它們進行簡單的分類。 2.培養觀察、抽象、歸納、概括、判斷等思維能力以及分類的數學思想,培養語...
-
指數函數高中數學教案
教學目標 1.使學生掌握的概念,圖象和性質. (1)能根據定義判斷形如什么樣的函數是,了解對底數的限制條件的合理性,明確的定義域. (2)能在基本性質的指導下,用列表描點法畫出的圖象,能從數形兩方面認識的性質. (3) 能利...
-
第3冊第四章-表內除法應用題教案
教學目標 1.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“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,求一份是多少”和“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”的除法應用題. 2.通過分析解答兩類不同類型的應用題,初步培養學生們的分析比較能力. 3.創...
-
新教材中的“新”應用題
經過差不多一學期的新教材教學,感觸頗深,特別是在應用題教學上,越來越清晰地感覺到它與傳統教材的不同。 1、與計算有機融合 ...
-
《乘法的初步認識》說課設計
一、說教材 1.說課內容: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-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~3題。 2.教材簡析: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、減法,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,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...
-
《可能性》教學設計
教學內容: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《數學》第三冊課本第92-93頁。 教學目標: 1.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,有些則是不確定的,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。 2.使學生能結合已有的經驗用“一...
-
新課標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7的乘法口訣教案
第六單元 7的乘法口訣 1、7的乘法口訣 第一課時 7的乘法口訣 教學內容: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p 72—74頁 教學目的:1....
-
新課標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教案
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 第一課時 認識厘米、用厘米測量 教學內容:課本第1—3頁 教學目標: 1.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; 2.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,初步建...
-
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與反思
【學習內容】:教科書第54—55頁例2、例3,練習十二的第1、2題【學習目標】: 1、通過實踐活動,使學生理解“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”的含義,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。 2、使學生經歷將“求一個數是另...
-
除法的含義教案
教材: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課題:練習二 教學目標: 1、能在活動中正確體會理解除法的含義。 2、提高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。 3、通過游戲活動,提高學習興趣。 教學重點:能在活...
-
數學除法運算教案
教材: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課題:分香蕉 教學目標: 1、結合平均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,抽象出除法算式,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。 2、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、寫法、并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稱。 3、會用除法...
-
鏡面對稱數學教案
鏡面對稱(教材第69頁)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后進行教學的。鏡面對稱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之一。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、操作,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的特點,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,培養學生的觀察...
-
倍的認識教案
教學內容: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,例3,“做一做”及練習十七第1、4題。 教學目標: (1)經歷“倍”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,體驗“一個數的幾倍”的含義。 (2)在充分感知的...
-
鐘表的認識
一、教材分析 (一) 人教版新教材與省編教材的比較 省編教材第一冊沒有安排這一內容,安排在第五冊中,而人教版教材安排了兩課時認識鐘表,它是先認識鐘面,再認識整時,再認識半時。為...
-
小一數學比大小
比大小 教學內容: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P17-18 教學目標: 1、 通過數數、比較活動,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。 2、 認識符號“〉”、“〈”、“=”,知道它們的含義、讀法...
-
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》說課
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》說課 博羅實驗小學 多順栗 一、說教學內容 《長方形、正方形的認識》這一課出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二冊第23頁。 二...
-
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教案
第五單元: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學內容:第五單元(認識人民幣) 單元教材分析: 本單元的內容是: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、角、分和它們的十進關系,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,能看懂物品的單價,會進行簡單的計算。...
-
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六單元教案
單元教材分析:100以內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,是生活數學的最好體現,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,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心算。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全冊的重點,這部分知...
-
1,2 的認識教案
教學目標 (一)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是1和2的人和物的個數.會讀、會寫1和2. (二)使學生了解1和2的數序.認識“>”、知道2比1多用“2>1”表示. (三)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. 教學...